close

  紅網華容站記者 吳巍偉 報道
  民意是鏡,民心是秤。近年來,華容縣民政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為民解困”服務宗旨,緊緊圍繞“保民生、促穩定”大局,積極推進以城鄉低保、城鄉醫療救助、農村“五保”供養、敬老院建設管理、社會養老服務項目為主體的民生實事項目建設。各項民生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切實保障了城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維護促進了社會穩定和發展。一組實實在在的“民政民生數字”,一幅幅感人的“民生圖景”,反映出民生工程實施以來,華容縣老百姓得到的實惠和好處。
   為低保五保戶生活護航
  
  官洲村主任賀雲華說如今的五保安置房也是鋁合金門窗
  截至10月初,華容縣共有城市低保對象9370人,月人均補差水平達到268元;農村低保對象20284人,月人均補差水平達到108元。有農村五保對象6051人,其中分散供養4820人,人均補貼標準2640元/年;集中供養1231人,人均補貼標準5400元/年。
  “我的老房子快倒了,沒錢修繕,今年向村委和鎮政府反映後,縣裡按新增加至2萬元的補貼標準,給我蓋了新房,現在住起來安全放心了。”7天前,萬庾鎮官洲村4組五保對象唐餘糧,在親友鄉鄰的祝福聲中搬進了新居。住進新居的唐餘糧不掩激動地向記者介紹。該鎮今年納入危破房改造的五保對象共有6戶,目前全部改造完畢搬進了新居。
  記者10月17日在華容縣民政部門採訪時獲悉,今年該縣為保障城鄉低保和農村五保對象生活不受當前經濟發展和物價上漲影響,創新工作思路,出台了“保障經費自然增長機制”,全面提高了城鄉低保標準和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其中城市低保標準平均提高17%,月標準增加額不低於50元;農村低保提高25%,年標準增加額不低於480元。五保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五保對象年人均標準提高600元。僅五保供養一項,今年縣財政預算就達1237萬元。
  華容縣通過將無房、危房五保戶納入農村安居工程和危房改造項目,幾年來共為五保困難優撫對象建設住房1580棟,目前已全部建設到位,真正實現人人都有所居。
   為病困無助者重燃希望
  
  嚴格按照政策和紀律辦事,沒有一起涉城鄉低保上訪的插旗鎮民政辦
  1至9月,華容縣城市醫療救助7025人次,救助金額613.3萬元。城鄉困難群眾醫療救助按城市低保人數計算,城市人均醫療救助水平達到899元;按農村低保和“五保”人數計算,農村人均醫療救助水平達到864元。
  病魔到來的時候,無疑是無情的,尤其是城鄉困難群眾,他們的抗擊風險能力就更弱。針對城鄉困難群眾的醫療救助以及專項補助點燃了他們生活的希望。
  “如果沒有救助金,我們三娘母的生活哪麽過呀,感謝黨的政策好喲!”家住插旗鎮註北村的王迎飛,三年內公公、丈夫先後病逝,留下一雙女兒,一個16歲一個6歲。母女3人一直就靠每人每月150元的低保金維持生計。去年下半年,王迎飛又被診斷出罹患乳腺癌,一家人生活頓時陷入絕望。得知王迎飛情況後,鎮縣兩級民政部門多次上門走訪慰問,在將母女三人低保金提至每月人均200元的最高標準後,今年又按國家新出台的最高救助標準給兩個女兒發放每人每年7200元的“困境兒童補助”。加上低保,母女一年有了2萬2千多元的生活保障。
  每月每人一二百塊錢“收入”,對於大部分人家來說,是一筆不足掛齒的小錢,但對於生活在貧困線上的農民,卻成了支撐生活的救命錢。2011年,華容縣在規範管理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城鄉醫療救助水平,逐步取消醫療救助病種限制和醫療救助起付線,提高政策範圍內住院自付費用救助比例。為農村五保戶提供“一站式”醫療救助,做到五保戶住院治療不需自己花錢。
  目前,華容縣實現了新農合補償與農村醫療救助,城鎮醫療救助與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補償全縣覆蓋,切實減輕了貧困患者醫療負擔。
  為集中供養人播撒幸福
  
  
  幸福敬老院里的一群幸福老人
  早在2011年,華容縣就在全市率先實現了“鄉鄉都有敬老院”。3年以來,該縣又以平均每年改擴建3—5所鄉鎮敬老院的驚人速度,不斷發展建設。一批敬老愛老示範窗口已經建成,全縣鄉鎮敬老院軟硬件設施得到全面提升。幸福鄉敬老院已成長為全省三星級敬老院,北景港鎮敬老院為全市二星級敬老院。華容縣五保老人集中供養工作正在向更高標準邁進。
  “幸福鄉裡幸福家,同心澆開幸福花。”70歲的幸福鄉五保老人周述松朗誦自己創作的詩歌。2年之前的他可沒有寫詩歌的興緻。那時候,他一個人種著幾畝田,要挑水,要做飯,一天一般吃一頓飯,最多吃兩頓飯。面對記者提問,住進鄉敬老院已經2年的老人家呵呵地說:“當然是現在好了,餐餐熱飯熱菜,葷素搭配,三菜一湯!”
  周述松老人的幸福與“幸福家園”——該鄉敬老院密切相關。而記者實地走訪幸福敬老院時,首先的心理感覺可用“震撼”形容。在遠離縣城100多華裡的洞庭湖邊,原新洲鄉政府舊址,一片“豪華”的建築群坐落在陳舊蕭條的一條老街盡頭。記者走進敬老院,只見怒放的串串紅將花園菜園連成了片,幾十位五保老人在秋日暖陽中進行著戶外活動。
  “原先也沒什麼基礎,幾年時間大家親手建設,先是爭項目跑資金,再是買材料、修房舍,後來是平整場地、圍菜園,6個人幹了8個月才有個樣子。”院長顧新明膚黑體健,聲洪嗓大,08年從該鄉新發村村支書任上調任至此。他向記者介紹瞭如今已是占地17畝、建築面積3100平方米,環境優美、設施齊全,集中供養著80名五保老人的全省“明星”敬老院建設過程。“現在種菜、養豬也成了貼補'家用'的來源。”
  除了看得見的硬件建設,記者在與老人們交談中隨時都能感受到大家對顧新明院長的愛戴與認可,而這種認可,得來不易。“從來就沒看見顧'支書'停下來過。”72歲的曾子繁告訴記者,全院6名工作人員除了各自分工,還始終堅持24小時輪流值班、4次夜間查房。老人生病要喂飯喂藥,端屎端尿。過世了,還要擦洗裝殮,忙前忙後,直到最後親自抬棺送“上山”。
  “我只是代天下兒女儘儘孝道,老人們的贍養費來自全天下'兒女'。”顧新明說。
  近年來,華容縣以貫徹《湖南省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實施辦法》為契機,大力推進農村敬老院建設與管理工作。多數鄉鎮制定了具體措施,逐步形成了上下統一的農村“五保”供養制度體系。
  為更多老年人構築家園
  
  
  (縣福利中心以社會寄養為主,兼顧優撫、五保、孤殘對象供養和老年人康健療養、社工培訓等綜合功能。)
  來到社會福利中心的人都會發現,老年公寓一樓有間特殊的慈善愛心超市。超市裡有貨架,有琳琅滿目的物品,也有專職的工作人員。從外觀上看,這的確和一般的商業超市沒什麼兩樣。仔細觀察,除了一般商業超市所具備的貨物擺放區、結賬區外,還多了一塊接受社會捐贈的地方,即捐贈接收點。
  慈善愛心超市的一個獨特之處就是接收捐贈物資,並受職能部門委托對捐贈接收的衣物類和舊物品類實行配送發放;對愛心物品進行義賣,並將義賣所得用於幫助更多的人。慈善愛心超市還製作了愛心積分卡,發放給困難群眾。
  縣民政局負責人表示,縣鄉兩級相繼建立了慈善組織,群眾踴躍參加,組織體系和服務網絡也基本形成。一批慈善愛心超市也開始出現。與慈善事業相關的一些社會公益項目開始出現。
  在社會福利院,記者見到了83歲的張作林老人,作為縣社會福利中心老年公寓的首批“房客”,張老熱情邀請記者上他的新家做客。“這裡的公寓收費標準從幾百元到3000元不等,各種老年人服務和生活、運動娛樂設施應有盡有,送餐上門,比較方便。”張作林說,子女們也對這種就在城區“家門口”的養老方式同樣感到滿意,散步、買菜之餘就能順便來看看老父母。而老年公寓房間佈置,也與一般家庭無異。
  “建設過程中,我們重點突出了老年人日常起居照料建設,設立了休息室、醫療室、棋牌室、電腦室、多功能活動室、心理疏導室等基本設施,配置了輪椅、呼叫器和一些適合老年人的康復設備,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縣社會福利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社會逐漸進入老年化,填補華容縣社會寄養服務空白的福利中心老年公寓地位將會愈顯重要。  (原標題:大愛佑民生——華容縣奮力推進民政民生工程建設紀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90yalgs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